帶上美麗心情 暢享萬泉湖
——公司全體員工度假小記
距瓊海市五十五公里,萬泉湖坐落在雷公嶺南麓的山區(qū)峽谷之中,是瓊海、萬寧、瓊中三縣市交界地帶。從瓊海市前往萬泉湖的道路,真的可以說是“山路十八彎”,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折磨許多人從而勾起他們的征服欲望......
一路上,我們都很興奮,經(jīng)過三個小時的顛簸,終于到達目的地——牛路嶺水電站。
下車,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,不一樣,跟以前完全不一樣。“山清水秀”這一詞用在這最恰當不過了。眼睛充滿了綠色,空氣里夾雜著淡淡的甜味,還有鳥兒在歌唱在飛翔。放眼望去,山中道路、房屋若隱若現(xiàn);遠處,群山連綿起伏,層巒疊翠。不得不讓人好奇那邊是什么地方,那里會有什么……
第二天清晨,在一陣陣清脆鳥叫聲中清醒,收拾好帳篷。晨間在山頂上漫步,看著遠處還沒散盡的煙霧,等待早晨第一束曙光。吃完早餐集合,在導游的帶領(lǐng)下,我們在渡口坐上游船,開始了溯溪前的萬泉湖觀光。
眼前的湖面,波光粼粼。隨著轟隆隆機器發(fā)動游船開始離開岸邊,往深處開去。湖面熱鬧起來,微風夾雜著清甜的水氣撲面而來,令人心曠神怡。坐在船里,看到大壩那不愿褪去的水位印痕,我們討論著萬泉湖在汛期會是什么樣子。
據(jù)史料記載,牛路嶺水電站的建設(shè)是從1976開始的,那個年代的大型工程建設(shè)模式與現(xiàn)在完全不同。由于工程機械嚴重短缺,絕大部分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,因此,牛路嶺建設(shè)需要大量工人。于是,大批干部、退伍軍人、農(nóng)民跋山涉水,從全島各地來到牛路嶺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到1982年,參加建設(shè)的人超過10萬之眾,幾乎海南每個市縣都有人參加,堪稱是舉全島之力。
水電站是老一輩們用心血和青春筑建而成的,它像是守衛(wèi)的戰(zhàn)士,巍巍屹立,牢不可破。二十多年來,水電站一直恩惠于這片土地的人們。
繞過一道彎,黃色的山丘映入眼簾,山丘上溝壑縱橫,似乎是產(chǎn)生了進入到黃土高坡的幻覺。我問旁邊的導游,是否之前下了很大的雨,沖刷了這里被破壞的土地。導游說在七八月份的時候,萬泉湖進入汛期,那些小山丘是在汛期后留下的產(chǎn)物,剛才看到的大壩水位印痕就是很好的證明。
仔細觀察,兩岸的小山丘上除了一些青草外,還有很多形狀各異的樹根。黃土、溝壑、樹根、小草似乎被雕刻而來,心中不禁暗暗贊嘆大自然這神奇的手筆。從導游口中得知,我們現(xiàn)在所看到的黃色土坡,是因為現(xiàn)在是退潮期的緣故。每次漲潮,湖水都漲到岸邊的樹木那么高。反之,現(xiàn)在岸上的土坡上露出一條條起伏相連的水痕分割線,由遠及近,景色各異。
左彎右拐,只見岸邊稀稀落落有些房屋,深山老林,我很疑惑為何還有人居住。詢問導游才知道,這些是黎村苗寨,他們依靠種植檳榔、果樹等生活。導游指著岸邊的群山說:“你仔細看那些山坡,種植的都是一些像檳榔、荔枝等作物,同時,他們還在湖里打魚,然后賣出去。”我看著岸邊的那些小船,問道他們是否就是依靠那些小船只把作物送出去的,導游說以前有外面的商人進來收購,現(xiàn)在,他們每一家都至少有一架機動船,還有摩托車,所以基本上都是他們自己運輸產(chǎn)品出去賣掉。他們外出的時候都會把摩托車放在船上。當我問起他們?yōu)楹尾话岢錾酵獾臅r候,導游笑著說:“他們依靠土地在這里生活都很富有,搬出這里就沒有土地可以給他們利用,況且,他們世代都居住在這里,已經(jīng)習慣了。” 路途中,遇到一個駕著機動船的人,船頭坐著一只黑色的小狗,他應(yīng)該就是附近黎村苗寨的村民吧。看見他們,我禁不住想,住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,的確是讓人舍不得搬到那熱鬧喧嘩的世界。這里天寬地廣,確實值得留下、守護。
思緒飛揚,不知幾時游船已經(jīng)靠岸,人們紛紛下船,開始溯溪,尋找萬泉河的源頭之一。趟過一條小河,穿過一塊玉米地,一平坦的大草地出現(xiàn)在眼前,心胸頓時開闊,還有非常漂亮的蝴蝶在飛舞,似乎進入了“桃花園”,又好像是融入了在電影里常見的那些寬廣草地的情景。同事們都歡呼雀躍,爭相拍照、合影。
走進森林,耳畔總是伴隨著潺潺流水聲,似乎是山的血液在流淌,形成了生命的音符。路邊不時會出現(xiàn)一條條用小石塊鋪成的幽靜小路,看不到盡頭。腳下的樹葉軟綿綿的,倍感親切。
上坡下坎,終于來到溪谷,同事們不禁停下腳步,等不及地去感受溪水帶來的清涼與舒適。在導游的催促下,我們沿著溪流逆流而上,跨過光滑的巨大巖石,穿越急流,終于到達目的地——乳泉谷瀑布。
“嘩嘩嘩”巨大的落水聲傳來,夾雜著同事們興奮的尖叫聲。待我到時,早到的同事已經(jīng)在瀑布深潭里暢游,后來者也不甘示弱,迫不及待地跳下水中。站在瀑布下任河水落下來打在頭上、肩上,讓瀑布帶走一身的疲憊,盡情地享受著溪水帶來的暢快。一個個同事爭相潛水,原來只為一睹水下五彩的小魚兒。也許是我們的到來熱鬧了它們的家,小魚兒忙碌穿梭,似乎在和我們一起暢游,一起嬉戲,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恩賜。
一路走來,驚喜不斷;厝サ穆飞希衣湓陉犖樽詈,和我同行最后的還有一個負責帶路的小伙子。我很奇怪,問他:“怎么來的時候沒見著你呢?”小伙子有點靦腆,笑著說:“我也是導游,是負責帶路的,山里頭的路我都比較熟。” 談話中我依稀了解到,每次有團來這出游,都是一個導游負責前面帶路講解,另外一個則在末尾負責跟進,防止游客落單走失迷路。 那小伙子二十幾歲出頭,高高瘦瘦的,皮膚曬得黝黑,笑起來右邊還有個小酒窩。我笑著問他:“看你蠻年輕的,當導游多久了?”小伙子走在我身后映著:“我從小就在這而長大,初中讀完就沒去上學了,每次跟著我堂姐(前頭帶路的美女導游)出來帶隊,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半個導游了。”“有沒有想過要出去找工作?”小伙子笑笑說:“剛才坐船來的時候你也看到岸上有好多戶黎族人家,其實我家就在那一塊。我對這兒很熟悉,也很喜歡。雖然山里頭不像外面那么精彩,但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,更是我的家,我很喜歡現(xiàn)在的工作……”直至搭船上岸,走在岸變得陡梯上,我回頭在人群里找尋小伙子的身影。他站在船頭上,牽扶每一位游客上岸,露出一口好看的牙齒,和岸上的游客揮手道別。真摯淳樸的笑臉,就像這兒的清泉那么沁人身心。
回程的路上,心中總是疑問我們是否真正找到了源頭。也許尋找源頭只是一個理由,更為重要的是一路上感受著、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。